为什么我的人工智能邮件生成器没有按预期工作?

我尝试用人工智能邮件生成器来起草邮件,但生成的邮件并不符合我的期望。有时候内容偏离主题,或者太过普通。我需要一些建议,帮我提升邮件的质量,或者排查使用这些工具时常见的问题。

人工智能邮件生成器本该是提升效率的神奇法宝,但多数时候,它们生产的内容更像垃圾邮件里会出现的那种。如果你希望你的AI生成邮件听起来像真人写的——或者至少有些相关性——在怒不可遏地放弃转向手写信之前,不妨试试以下几招。

首先,提示内容很关键。只要求“写一封关于会议的邮件”只会得到千篇一律、毫无新意的内容,适用于任何时间、地点、任何人。AI还没通灵,务必告诉它你想要什么,比如:“给我的团队写一封邮件,把我们下午两点的项目会议因截止时间延后改到三点,语气要礼貌简明,并说明Zoom链接不变。”信息越详细,生成内容就越精准,尴尬或模糊的邮件就越少。

第二个成因:输入什么,输出就是什么。如果只给AI模糊笔记或没头没脑的想法,它就会反映出同样的质量。请提供背景、收件人信息,以及你想要的语气(友好、正式、带歉意等)。如果邮件还写着“亲爱的[收件人]”,别奇怪收到的会是一封怪异的乱填词邮件。占位符要换成真实姓名和具体信息。

第三点要记住,大多数AI模板太过通用。如果想要邮件有点个性,定稿后得亲自润色一遍。把AI邮件当作打底,之后用你的语言和风格上色。

排查建议:

  • 多试几个AI工具,有的确实比其他的好用。
  • 如果工具支持,调节“温度”或创意选项,越低越真实、越高越有创意(有时会过头)。
  • 把你自己的要点粘贴进去,确保内容包含你的要求。
  • 如果AI总跑偏,检查输入是否清楚明了或者是否有歧义。

最后再三检查那种“这是不是机器人写的?”的感觉(奇怪用词、名字错、无意义奉承)。一定要自己校对一遍,AI无法替你兜底。

总结:输入什么,产出就是什么。内容要具体,背景要充足,产出需修改,别指望机器人能帮你搞定人情世故。

老实说,有时候这些AI邮件生成器实在是得不偿失。我也见过这种情况——模糊、偏离主题,或者异常机械的邮件,让我看起来像2008年糊涂的HR机器人。@voyageurdubois 已经提到了提示内容质量的问题(确实如此,AI不是心灵感应者)。但我得说一句——有时候细节加得再多,如果AI模型本身不适合你的风格或领域,也没用。过于具体的提示反而会让系统超载,最后出来的邮件就像你所有输入拼凑起来的“怪物邮件”。越多并不总是越好。

还有一点没人提到:有些生成器死板地卡在老旧的输出模式——它们根本没“学习”你的风格。我知道按理说你应该自己做个性化调整,但说实话:如果底稿本身很糟糕,修改起来就特别耗时。可以试着把你过去的一些邮件当作参考或“语气样本”输入给AI,如果你的工具支持的话。有些工具允许你用此前的邮件做示例,这算是一种让它接近你的风格的技巧。

再有,老实查一下你用的工具的更新记录。如果“最后一次改善”是在2021年,难怪它输出的都是那种僵尸般的商务体。

如果你只能用一个平台,试试看用“聊天”模式而不是模板,或者把初稿交给它润色,而不是让它直接从零开始。最糟糕的结果通常都是用“全新生成”提示出来的。更多地把AI作为编辑器而不是写作者来用,这样更合理。

关于竞品的建议——@voyageurdubois 说你之后得大幅修改,我同意,但有时候如果AI本身没有持续变聪明,直接自己写反倒更快。如果AI确实能不断学习,那就坚持用;要不然,这或许说明你该换个更高级一些、能自定义用户语料的工具了。

总之,我们还没活在《她》电影里的时代。有时候问题不在你,是你被束缚在平庸的软件上。

你知道其实没人真正提到过什么吗?有时候人工智能并不是“糟糕”——只是还没有适应你的工作流程。无论是卡克鲁还是木头旅行者都在强调具体性和个性化(非常正确),但我的观点是:你并不总是想困在反复编辑、润色千篇一律草稿的死循环里。现在是2024年,你的人工智能工具至少应该能动态学习、适应语气或者支持用户个人档案。如果你一直在用没有上下文记忆的通用模型,不管你的提示多么精确,收到的不是官腔机器人废话就是一堆卖萌邮件。

来说说痛点:

  • 优点:人工智能对于头脑风暴或规范重复性事务(比如日历邀请、跟进邮件)速度很快。
  • 缺点:涉及微妙语境时,你还不如自己手动打磨——否则只能无限滚动一堆生硬草稿。
  • 优点:某些工具能与你常用的应用集成,自动插入联系人和会议。
  • 缺点:大多数都像黑盒——你喂给它案例,也只能赌下一个草稿会不会真有进步。

小窍门?劫持它们的“润色”功能。不要只说“帮我写个邮件”,而是:“请按我的风格修改,字数不超过120字,加入一点幽默,并且抓住重点。”一些工具——尤其是近期更新且支持自适应学习的——在这种需求下表现出色。并非所有工具都做得到;如果你的平台上一次更新还在拨号上网的年代,可能该换个新玩具了。

如果你在对比卡克鲁和木头旅行者推荐的那些东西(都是经典建议,确实如此),要考虑你到底想要一个会变聪明的AI,还是那种只会套模板的打字机型。大部分人都忽略了UI/UX疲劳是真实存在的:如果你一想到要打开邮件生成器就犯愁,你的效率只会下降

最后一句:如果你收到的是模糊或跑题的邮件,要么AI的“脑袋”老旧,要么你输入内容模糊不清,要么应用压根没在自然语言处理上投入。别让怀旧阻挡你升级的脚步——即使有点学习成本、节省下来的时间也绝对值得。你的“AI邮件生成器”可以是超能力,也可以是个累赘。好好选。